弱光环境下如何拍摄?

 
  南京证件照讯:低光拍摄一般指在比较昏暗的室内,或是太阳落山后的夜晚下拍摄,所遇到的困难比光线充足时大大增加,也更加考验拍摄的功力和耐性,但作为摄影师,我们遇到困难,都应学会不断尝试、多加练习,将这些问题变为自己的经验财富。本文将会跟大家分享弱光环境下拍摄的实用技巧:
 
  手动模式掌控相机: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习惯了“光圈优先”和“快门优先”模式,“手动模式”让新人头疼,但事实证明“手动模式”带来的操控性和创作性绝对让人满意。      将相机换成“手动模式”后,为了调较合适的曝光设定,先留意你的被摄物的具体情况,再构思希望达到的出片效果,这是曝光设定中最重要的基准。例如你的画面是固定的,如山景、夜景等我们便应使用脚架稳定相机,再配上低一点的感光度(大约ISO 100-400)并使用较慢的快门作长时间曝光,补偿光线不足的问题。
 
  光圈设定时,最好的选择应是保留画面最佳的锐利度(比最大光圈小两至三档),以及有足够光度为准。不同于“光圈优先”模式,在“手动模式”下我们需要不断自行改变曝光设定,特别是在在清晨和黄昏前后的半小时,就是一天中阳光最柔和最温暖的时间。这段时间拍出来的相片感觉相当梦幻,但环境的光度也会不断改变,这刻拍成了一张,下一刻可能又要再调曝光了。
 
  提前做好准备:弱光拍摄往往需要不断尝试,加上长时间曝光,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。因此拍摄过程所需的时间一般较长,故拍摄前的准备工作是必须的。拍摄日落或夜景时,都必须在日落最少前一至两小时到达现场,准备拍摄器材和找寻合适的画面前景,入黑后虽然也可以做到,但会非常麻烦而且机会稍纵即逝;拍摄星空,则需要找一个最不受光线影响的拍摄位置。在心中想好构图后,下一步便是准备本次拍摄所需的镜头,来表达出你所想要的画面。室外风光,可以考虑带上大光圈的广角镜头,甚至鱼眼镜头。
  
  稳定相机带上脚架:由于黄昏过后光源相对比较弱,所需要曝光时间更长,一般视乎拍摄可能会需要使用1/20秒甚至高达30秒、1分钟、2分钟不等较慢的快门。而摄影者手持拍摄时间太久,便会出现手震,使相片模糊。所以为了拍出好照片,保持高锐利度,一定带上脚架。放置脚架时把其中一只脚对正你的主体,那么你便可以站在后两只脚架的中间。在放置后,确保脚架平台在水平位置。最后,如拍摄位置大风的话就要放些东西固定脚架的位置了。当然真的无脚架时,我们仍可把相机摆放在栏杆、石头等固定位置,以正确姿态持机或将身体靠向墙身、栏杆位置,让身体更稳定地拍摄。这些方法可以减少曝光时出现的移动,保证图像清晰细致。
 
  低光对焦的技巧:如果你有拍摄过夜景,就会知道相机在弱光下的自动对焦非常不准确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最简单的方法便是使用手动对焦了,使用电子观景器(EVF)或是实时取景的相机会更为方便。把相机屏幕的亮度开到最大,构图,放置脚架稳定,然后就把主体放在对焦长方形内,再按放大键,接着转动对焦环直到得到最锐利的画面。如果主体非常暗看不清楚,试着用电筒照向主体,然后再用肉眼作对焦(手动对焦熟练了之后也是非常快的,大家不要把它想得那么难)。
 
  曝光与对焦:包围曝光是个很常见的概念,即由拍摄多张不同快门速度的同一画面(通常3张)来确保得到最好的结果。在未能确认怎样的曝光设定才是确的时候最为好用,当然曝光正确没有明确定义,表达出自己的画面就是正确。在此我们以数据为准的曝光正确为基础。包围曝光的另一技巧,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就是高动态范围HDR(High Dynamic Range)。拍摄的方法是先拍一张曝光指示为0的照片,再调较快门速度分别拍一张过曝的+1和曝光不足的-1照片。最后可使用Adobe Photoshop中的HDR Pro来合成三张照片和作一些微调。
   
  滤镜平衡光线:在光线不均匀的弱光环境拍摄时,如「黄金时段」,一般天空会比地面光得多,曝光以天空为准的话,地面便会严重曝光不足变成一片黑;曝光以地面为准,天空则会严重过曝变成一片白。这时候便需用到渐变灰滤镜(GND)来平衡光差,以免出现大幅过曝或过暗的情况,令相片立时变得更美!使用GND滤镜,更可以令相片有着类似HDR相片的效果,可以试试!
 
  使用辅助快门:作为完美主义的摄影师,如果不允许有任何差池,那么就需要的便是一个线控或红外线遥控,把按快门那微少的震动也剔除。如果没有遥控,用倒数计时模式一样能做到同样的效果。
 
  提高ISO:在低光环境下,高感光度的实用之处则能让我们获得足够的快门速度,减少因为器材或主体抖动所引致的图像模糊,也可以作为提升快门速度以凝固瞬间动态使用。再者,现今的器材在软件和硬件上都已能大幅度控制噪点,而且即使噪点较为明显,由于提升了快门速度得以减少图像模糊,所得的作品仍然可以十分锐利。
  来源:南京证件照 | 一人一半证件照(http://www.cphoto.cc ,转载请注明出处)